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商家企业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甘肃草产业大省格局基本形成 产业化水品有待提升

    信息发布者:mamiya
    2017-08-22 09:19:23   转载

    甘肃农民网—人民网8月21日讯 (王文嘉 实习生 王林)日前,在甘肃省酒泉市召开的第七届(2017)中国苜蓿发展大会上,甘肃省农牧厅副厅长阎奋民作了特邀报告《甘肃省草牧业发展现状与展望》,本次报告围绕甘肃草牧业的发展概况、机遇与挑战、愿景与策略三部分展开。

      历史悠久、特色鲜明、支撑有力、成效渐显是阎奋民对甘肃省草牧业发展状况的概述。

      甘肃草牧业发展历史悠久,唐代岑参曾作“燕支山西酒泉道,北风吹沙卷白草”,《史记》中也有“天水、陇西、北地、上郡,……畜牧为天下饶”的记载。据阎奋民介绍,甘肃是草牧业的传统发祥地,是我国种植苜蓿历史最悠久的区域之一,是历史上国家战马的重要饲养基地,是现代草牧业实践的前沿,是国家草牧业政策出台的重要试验区,是现代草牧业的主战场。

      据阎奋民介绍,甘肃草牧业发展特色鲜明:首先,地理环境造就了甘肃草牧业的丰富多样性,这里草地资源类型多样、草品种资源丰富、草产品形式多样、畜禽资源丰富;其次,草牧业发展模式丰富多样,有酒泉的田园牧歌模式,大业的西部草王模式,定西的民祥模式、中天羊业发展模式,金昌的杨柳青模式,山丹的甘肃三宝,临夏的康美肉牛养殖模式,张掖的前进奶牛发展模式;最后,裕固族、东乡族、保安族等多民族聚居,形成了甘肃多民族融合特色明显的草牧业多元文化。

      阎奋民表示,甘肃草牧业发展支撑有力,这里是草业理论与实践的策源地,是科技创新与人才储备的基地,是产学研政企推结合的示范区。一批重大草地农业理论、科学成果均发祥于甘肃,但是草业科学仅有的2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出自甘肃。

      随着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和退牧还草等草原生态保护工程的实施,甘肃草牧业发展成效渐显: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初见成效,草产业大省格局基本形成,草食畜牧业成为助农增收的主导产业,草牧业转型发展步伐加快,服务与管理体系逐步健全,草牧业成为脱贫攻坚的重点增收产业。

      阎奋民对甘肃农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发展趋势的研判,概况为以下五个方面:

      第一,面对草原退化、优质饲草不足和用地难、粪污处理能力低等问题,挖掘农牧交错带饲草料生产潜力巨大的优势,抓住“五位一体”“绿色发展”“草原主体功能调整”等发展机遇,迎接草牧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约束和环境约束的“双紧”挑战;第二,面对国外草畜产品进口冲击、产业融合度不够、品牌建设滞后、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,挖掘优质高端产品市场需求空间潜力,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展机遇,迎接草牧业产业化程度低和综合效益低的“双低”挑战;第三,面对草畜产品成本持续上涨、产品价格异常波动、生产管理能力弱等问题,挖掘草畜龙头企业带动和社会化服务的潜力,抓住当前扶贫攻坚和产业富民的政策机遇,迎接草牧业生产面临成本控制难和风险防范难的“双难”挑战;第四,面对对外开放不够、产品竞争力不强等问题,挖掘“丝绸之路经济带”的区位优势,抓住“一带一路”和向西开放的历史发展机遇,迎接新型市场开发不足和企业创业动能不强的“双不”挑战;第五,面对种养结合不紧密、区域发展不协调的问题,挖掘系统耦合、农牧循环、草田轮作和草地农业生产发展潜力,抓住草牧业、粮改饲等政策机遇,迎接农业结构调整弱和草畜良性循环弱的“双弱”挑战。

      在报告的最后,阎奋民提出了甘肃草牧业发展的愿景和策略。他希望经过若干年奋斗,将甘肃草牧业建成科技引领高地、循环发展绿地、产业融合洼地、共建共享福地、向西开放重地。为实现这一愿景,精心筹划,真抓实干,努力做好五篇文章:做好谋篇布局的文章,优化发展规划;做好科技支撑的文章,提升发展质量;做好营商环境的文章,激发市场活力;做好产业融合的文章,加快转型升级;做好能力建设的文章,促进开放合作共建共享。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